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郴州造”农机耕耘非洲好“丰”景

体育正文 251 0

“郴州造”农机耕耘非洲好“丰”景

“郴州造”农机耕耘非洲好“丰”景

红网(hóngwǎng)时刻新闻通讯员 曹菲 李亚郴 郴州报道 在距离郴州1.6万公里(wàngōnglǐ)的尼日利亚,不久前,由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(简称农夫机电)生产(shēngchǎn)的轻型履带(lǚdài)拖拉机正驰骋在当地田野之上。 “今年一季度,公司(gōngsī)对非出口同比(tóngbǐ)增长(zēngzhǎng)20%。”农夫机电总经理廖增才看着手中最新的订单数据,语气中难掩骄傲:“我们的定制农机,也在非洲跑出了中国加速度。” 农业(nóngyè)发展始终是非洲民生与经济的核心命题。近年来,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,以创新和实干为犁,在非洲大地上(dìshàng)播撒智慧种子,绘就出一幅幅丰收图景(tújǐng)。 从“耒耜”到(dào)“铁马” 郴州这片土地(tǔdì),自古便是农业发展之地。 千年前,神农创耒,开启(kāiqǐ)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化进程; 千年后,这座林邑之城再次(zàicì)刷新历史,培育出全国首个(shǒugè)研发轻型履带拖拉机的企业,“郴州造”农机,也由此首次登陆非洲大地。 “最初我们的目标很(hěn)简单,就是让丘陵山区的农田能用上合适的农机。”看着眼前和自己朝夕相处的“大伙计”,回忆(huíyì)也如(rú)潮水般向廖增才涌来。 农夫机电俯瞰图。(张凯 摄(shè)) 湖南多丘陵,传统(chuántǒng)农机“上不了山、入不了地”,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难题。为了解决这一(zhèyī)难题,2000年,廖增才用一张图纸、一把游标卡尺,带领着团队在不足5平方米(píngfāngmǐ)的车库里开启了创业之路。 制造农机,最难的地方就是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实体产品。“当时没人告诉我要(yào)设计(shèjì)出什么东西来、要怎么去设计。”面对空白(kòngbái),廖增才(cái)连续数月通宵推敲设计方案,累计绘制的设计手稿摞起来足有半人高,也是在那段时间,不少设计成果成为公司主打产品。 历时数年攻关,廖增才团队成功(chénggōng)研发出轻型(qīngxíng)履带拖拉机,其接地面积大、离地间隙小、转弯半径小、爬坡能力强等特性(tèxìng),不仅解决了国内丘陵地区农田作业(zuòyè)难、水田土壤保护问题,将效率提高了20%-30%,同时也适配非洲多地耕作条件。 2017年(nián),农夫(nóngfū)机电自主研发的NF902型履带拖拉机首次出口加纳。农夫机电也由此打开国际市场。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(tiáoshì)设备。 时至今日,农夫机电外贸经理黄燕仍清楚记得自家产品首次在加纳劳作的(de)(de)热闹场景。广袤无垠的田野(tiányě)上,NF902型履带拖拉机发出阵阵轰鸣,耳畔是围观人群的欢呼声。 加纳地处热带,境内(jìngnèi)以平原为主(wéizhǔ),其地势(dìshì)平坦,热量充足、土壤深厚肥沃等特点,适合水稻生长。由于当地水稻种植方式落后,缺乏农业技术支持,水稻产量和质量始终不高。 “产品落地的(de)核心在于因地制宜。”农夫机电外贸经理黄燕一语道破其受欢迎的密码。针对当地(dāngdì)“高原为主、局部起伏”的地形特点,农夫机电改良设计轻量化机身(jīshēn),搭配橡胶履带,提高作业效率20%,因此也被当地媒体称为“田间(tiánjiān)铁牛”。 中国(zhōngguó)农机“播种”新市场 在赞比亚卢安瓜(lúānguā)河谷的水稻田里,一台轻型履带拖拉机(tuōlājī)正在作业(zuòyè)。农户姆瓦纳指着不远处的农机,竖起了大拇指:“以前我们耕完400亩地需要一周,这台红色‘大家伙’一天就能干完所有的活。” 姆瓦纳口中的红色“大家伙”,正是农夫机电(jīdiàn)研发的“非洲定制版(bǎn)”——NFG902型履带拖拉机。 “要真正扎根非洲(fēizhōu),就必须让我们的(de)‘铁马(tiěmǎ)’征服这里所有(suǒyǒu)的土地。”黄燕说。成功登陆加纳只是起点。深入非洲市场后,农夫机电发现,非洲农业基础薄弱、机械化水平较低,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。此外,非洲的耕地并非单一形态,除了(chúle)广袤平原,还有起伏的高原、丘陵,以及泥泞的低湿地区。 针对非洲多样化地形,农夫机电开发出离地间隙530毫米的(de)“高底盘”机型,解决了(le)不同作业场景的通行难题;三角履带结构接地面积大、比压小,可减轻对土壤的压实破坏(pòhuài),为(wèi)后续耕作、收割提供了健康的土壤环境。 为解决非洲(fēizhōu)维修(wéixiū)能力薄弱的现状,农夫机电还优化了设备结构,发动机(fādòngjī)、变速箱等关键部件可拆卸更换,当地农户凭借一套工具箱,便可完成日常维护。 “此外,我们(wǒmen)还设置了标准后置三点悬挂装置,和轮式拖拉机一样(yīyàng),可以搭配各种农具,拓宽了机具适配范围,实现(shíxiàn)旋耕、开沟、播种等多场景作业。”黄燕介绍。 过硬的产品质量、贴心的本土化设计以及“一机(yījī)多用”的适配(shìpèi)性,不仅(bùjǐn)获得农户青睐,不少国际农贸经销商也慕名而来,主动寻求合作,农夫机电也得以驰骋在更多非洲国家的田野上。今年(jīnnián)一季度,该公司对非出口同比增长20%。 非洲团来到农夫机电参观。(史校齐(qí) 摄) 近些年,农夫(nóngfū)机电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产品已覆盖尼日利亚(nírìlìyà)、赞比亚、埃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024年,农夫机电出口额(chūkǒué)达2000万元。 回首来路,黄燕深知,这份成绩单的取得,离不开“娘家”的有力支撑。今年2月,湖南出台《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(shēndù)合作先行区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带来了(le)资金奖补、便利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利好。自贸区郴州片区紧跟脚步(jiǎobù),率先谋划(móuhuà)实施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今年5月,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在郴揭牌(jiēpái),架起53个非洲国家的经贸虹桥。2024年郴州市对非进出口(jìnchūkǒu)总额(zǒngé)66.6亿元,居全省(quánshěng)第二,片区对非进出口额达32亿元,占到全市总量的48%。 “非洲有着丰富的(de)自然资源,发展(fāzhǎn)农业(nóngyè)条件得天独厚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拓展非洲市场,助力提升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。”黄燕期待,“中国农机”“中国技术”能够在非洲大地上多点开花,书写中非农业合作(hézuò)新篇章。
“郴州造”农机耕耘非洲好“丰”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